淘宝网儿童糖果玩具图片大全(儿童糖果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儿童糖果玩具图片大全,以及儿童糖果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果然,这种糖果样“玩具”爆火后,出事了

最近,伴随着“摔炮”的爆火,一则#孩子误将摔炮当成糖果放嘴里咬#的视频冲上了热搜。

视频中,一男子边展示摔炮边喊话厂家:“生产厂家你们出来!做摔炮就做摔炮,别搞得跟糖一样,搞得孩子直接拿嘴巴咬。砰一下哭了,已经哭了1个小时了,还在哭。”

无独有偶,就在前几天河南周口也出了一件类似的事,一妈妈教一岁半的女儿玩摔炮,孩子以为是糖果,直接把摔炮放进嘴里咬炸了。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摔炮在女孩嘴巴里还冒出了红光

身为俩孩儿的妈,刷完这类视频,我心都砰砰砰快跳出来了,惊恐又心塞。

万分庆幸的是,俩孩子都没受重伤,有惊无险。

以上这两位家长被网友疯狂指责,湖南家长发那个视频,截至目前共449万次观看、20多万的点赞,评论区8000多个留言基本上全是在疯狂指责他“没看好孩子”,当然也道出了我的心声。

但是,我也想说,对于摔炮这种东西,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它的危险性。这玩意,它根本不是“只能听听响”那么简单。

伪装成“儿童玩具”

路边、网上多重诱惑

这种不需要被点燃的摔炮,正在被当成“玩具”,在街头小巷、网上购物平台,甚至校门口的流动摊上进行售卖。

特别是晚上,出摊的最多,一两个纸箱子里放着各种各样的小烟花、摔炮,人挤人挑来挑去。

购买者,一部分是年轻人,买给自己,庆祝疫情、阳过之后的自由和快乐。

大多数是孩子家长,打着“想让孩子体验自己小时候的快乐”的名义买给孩子,一摔一响,几乎没孩子能拒绝。

不少网友表示,带孩子出去遛弯,小区小朋友基本上都是人手一盒,“糖果造型”小小一颗的摔炮拿在手里,边走边摔,“劈里啪啦”玩得不亦乐乎。

按照规定,这类产品是易燃危险物品,属于《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明确禁止寄递范畴。

但是网上还是有不少商家在售,并且会在产品标题里强调“儿童玩具”“玩具”字眼,吸引购买者注意力。

毕竟不合规,商家们并不敢明目张胆售卖。

搜索关键词,出来的产品图很少是“摔炮”,多是安全性稍高一些的同类产品,有些商家在产品图上备注:

“就是你想要的”

“小蝌蚪状的小鱼”

“孩子过年爱玩的”

不少商家更是详情页不都敢放,只有一张图,上面写着两行大字:

“童年回忆玩具,联系客服看图”。

有记者曾试着找客服要了下图,结果还真是摔炮。

说实话,这些摔炮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也令人堪忧。

遮遮掩掩之下,并没有挡住摔炮的热销,网上购物平台摔炮的月销量还真不少,多的每月5000+,少一些的也有好几百,十分火爆。

有记者在学校门口的流动摊位上也看到了“摔炮”的身影,一见记者拿起一盒,摊主就开始推销:

“买吧买吧,都是孩子玩的,又不贵。”

“没有火药,可以放心买。”

有些商家则明确表示:“那个东西不让卖,不安全。”

小摔炮隐藏“大威力”

有记者曾经采访了一些孩子家长,他们普遍表示,因为不需要点火也不会发光,感觉这种摔炮没有什么危险,往往一买就是几十上百盒。

“别对着脸扔就行吧?”

“声音稍微大点儿,听几声习惯了就好了”

……

有的家长甚至把它视为普通玩具,让孩子穿上鞋直接在屋里踩着玩儿。

其实,摔炮的威力,都被我们“小视”了。

别的地方尚且不清楚,按照《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今年北京五环之内连“摔炮”这种也不允许放。

摔炮虽小,不需要点燃,但也被列入“高危险性烟花爆竹产品”的范畴之内。

有消防员网购了这类商品,打开包装后,一摔炮不小心掉到了桌上,瞬间发出“啪”的响亮声音。经查看,摔炮包装纸已经炸裂,里面的一些小石子撒了出来。

他表示,“摔炮除了沙砾,其成分一般含有氯酸钾、赤磷或硝酸银等物质,这些成分的药物敏感度非常高,做成成品后,遇撞击或挤压极易引起爆炸,还可能引发火灾。”

前一阵儿,有装卸工人卸货时发生爆炸,街边门窗被震碎,工人受伤;

广东一女子拿一箱摔炮挪位置,放下之后直接发生爆炸,孩子们都吓坏了;

……

网上随便一搜,这种“糖果”样的摔炮,已经造成好几位孩子被炸伤。

有家长对于摔炮也有这样那样的担忧:

“孩子们把这东西放在衣兜里或书包里,一旦受到碰撞或挤压,爆炸了怎么办?”
“他们拿着炮到处扔,一不小心炸到自己或别人怎么办?”

“摔炮炸开的一瞬间,飞出的沙砾,如果不小心进了孩子眼睛里,后果也不堪设想。”

有专家表示,误食摔炮中的沙子还可能造成肾结石,如果大量的沙子进入气管或肺部可能造成尘肺,摔炮中的成分进入眼睛也可能造成眼角膜的损伤。

临近年关

守护好孩子的安全

看了不少摔炮的包装盒,发现摔炮这种东西大部分出厂时多数都是合规的,并不是我们顾虑的三无产品。

包装上明确标注了生产厂家、执行标准等,也做了各种各样的安全提醒,比如,年龄太小的幼儿不适合玩,需要成人陪伴,摔炮要在室外,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等。

有专家表示,2岁以内的孩子,这种摔炮是禁止玩的,即便有家长的监护也不行,因为他们多数听不太懂大人的叮嘱,而且基本上没啥安全意识。

看着五颜六色的“小糖果”,孩子第一个动作更多地是往嘴里塞,一旦炸开,很容易吓住孩子,甚至导致孩子受伤。

并且,摔炮其实并不像一些商家描述的那样,没有味道、没有火光、没有烟,只是不太明显的“化学反应”蒙骗了我们的双眼和鼻子。

即便是2岁以上的孩子,也要在家长的监护下来玩,避免误伤自己和别人。

包妈碎碎念

临近年关,相信很快“摔炮”这种东西会再迎来一波买卖高峰期,妞们一定要给孩子把好关,不能玩的坚决要守住底线。

除了摔炮,还有近期的网红仙女棒、加特林等烟花,以及各种小炮、小烟花。

如果孩子实在想玩,可以由大人来操作,孩子远远看着就行,也可以买一些电子烟花让孩子过过瘾。

当然,这一切行为都要在国家规定的前提下进行,毕竟,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一次不错的普法机会。

再说点大实话,成年人的有些“快乐”,真的没必要牺牲孩子的安全来实现,实在怀念童年,自己找个没人的地儿放个过瘾去。

儿童食品消费赛道增速显著 行业国家标准尚未出台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王君

6月1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要把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尤其在选购“儿童食品”时,要查看配方。

据悉,目前我国尚无“儿童食品”相关标准及规定,“目前市面上的儿童食品配方、标识参差不齐,消费者还需有火眼金睛。”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儿童食品行业国家标准还未出台,行业乱象丛生。不过随着各项行业标准的推出,儿童食品赛道将迎来更规范的发展。

儿童食品消费猛增

儿童节来临,亲子家庭依旧是儿童节消费主力。记者从美团方面获悉,儿童主题套餐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56.78%,消费用户增长81.22%。

事实上,在儿童节的前两周,儿童食品消费增速已经明显提升。京东方面表示,儿童食品销量环比增长47%,其中饼干蛋糕、休闲零食、坚果炒货最受小朋友们欢迎,销量占比分别达27%、16%和12%。除此之外,冰淇淋、果冻布丁、牛肉小食的销量也飞速增长,成交额分别环比增长132%,63%和51%。

“年轻一代的父母们逐渐认识到儿童饮食健康的重要性,乳制品、益生菌、冲饮谷物等具备营养健康属性的儿童饮品广受欢迎。”京东方面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儿童节前两周益生菌饮品和冲饮谷物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89%和54%。

从年龄上来看,26岁至35岁的女性成了儿童零售消费的主力群体,占比达69%,她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有精细养娃的意识,愿意在儿童饮食上支出,且在购买儿童零食方面更看重安全、营养、健康等。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大孩子”们也选择借机回味童年。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在“六一”儿童节前两周,“童年怀旧好去处”的搜索量环比前一月同期增长了126%,其中,80后、90后的用户贡献了近九成搜索量。同时,以童年回忆、童年味道为卖点的“怀旧套餐”团购订单量上涨了340%,主打回忆风的童年怀旧零食主题店成为儿童节期间的热门去处。

行业趋于规范化发展

《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儿童零食市场规模约为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的1/10,预测2019年至2023年间,儿童零食市场将以10%至15%的复合年增长率稳定增长,市场预期超6000亿元。

资本市场也闻风而动。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2021年以来,奶酪博士、小黄象、秋田满满等近20家儿童食品企业相继获得投资机构青睐。其中窝小芽、哆喵喵完成3轮融资,窝小芽最新一轮融资达到亿元级。

在朱丹蓬看来,儿童食品企业受到资本青睐是必然的。“这个细分赛道属于蓝海市场。而未来,中国儿童食品也会往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据悉,我国首个《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于2020年出炉,结束了儿童零食国内标准的真空局面。时隔两年,2022年5月17日《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修订版发布,同时,儿童食品相关团体标准《“食育加佳”认证通则》《儿童糖果巧克力通用要求》也一起发布。

事实上,对家长们来说,准确分辨符合儿童饮食标准的食品往往有些难度。根据叮咚买菜近日针对家长们展开的“儿童食品消费问卷”调查,仅54%的家长表示在购买儿童食品时,会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并不是商品名中含有‘儿童’的就一定适合儿童,最重要还是看配料表。”叮咚买菜食品研究院负责人申强表示,因此,叮咚买菜“宝妈严选”在业内率先将配料表、营养成分表放在商品页首页,并且配上注册营养师的解说,帮助家长辨别。

朱丹蓬认为,“新出台的团体标准在原有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细化,是旧标准的落地版,预计2024年国标才能出台。”

[ 作者:piikee   分类: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