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得胜5600和SM58 得胜扩音器e15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得胜5600和SM58,以及得胜扩音器e150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17岁男孩被牛津大学录取,因为会阅读!老师和家长为他珍藏的阅读成长档案,你也能参考

阅读力

“老师,我被牛津大学录取了。”

这则信息来自宋伦宸,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三学生,2014-2017年就读于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初中。初中三年,我是他的语文老师。他被世界顶尖名校录取,让我欣喜,但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在初中阶段就表现出了极强的“阅读力”。

2014年9月,我与大宋相识。我教初一,他是我班上的学生。他是个虎头虎脑的大个子男孩,谦恭有礼,在课堂发言与文章写作中体现出宝贵的思想与男孩子该有的气度与格局。我意识到,这个孩子在小学阶段,读书有量有质。

后来,我得知,他有一位非常注重培养孩子“阅读力”的妈妈。这位优秀的母亲曾经这样记录自己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孩子二年级时喜欢听《三国演义》的评书,从此对三国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家里各个版本的“三国”以及各个版本的“说三国”一应俱全。孩子的阅读兴趣又由“三国”延伸至“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孩子的“三国热”大约四年级降温,这位母亲又给孩子选择了汉朝历史、唐朝历史、清朝历史阅读。这位母亲认为,男孩子必看两类书,一是战争历史类,另一类是推理侦探类。她给孩子推荐了《福尔摩斯探案集》,激发孩子阅读探案故事的兴趣,提高孩子阅读大场景故事的信心。这位母亲相信孩子内在的精神、智慧和身体一样是在不断成长着的,这种成长有他独特的节奏和规律。当孩子的内在需求和大人提供给他的书高度契合时,阅读对他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她说不清阅读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益处,但是她相信阅读在孩子心里构造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使他自信,使他不会被起起伏伏的分数打败。

班里还有不少孩子有较好的阅读基础,这也促使我不断思考:如何在推进语文常规教学的同时将整本书阅读做得更好?如何保护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如何让他们的“阅读力”在初中阶段获得新的发展?

单篇课文的教学无疑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与同事一起注重选择教材中的经典篇章,精讲、拓展。例如在阅读《秋天的怀念》时,我们将其拓展为史铁生专题,与学生共同阅读了《我与地坛》《合欢树》等篇目,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底盘”。为了让单篇阅读变得更有乐趣,我也设计了不少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走进文本,深读深思。在讲解《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我借助比较人物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力求让学生感受到作家描写的精妙,从而捕捉人物群像的精神侧影。此次三五知己的倾心畅谈之景由福楼拜的学生莫泊桑执笔“素描”,他秉承着老师的创作理念“作家在作品中应该像上帝一样,到处存在,又无处可见。”我们从莫泊桑的精妙描写中看到了广博智慧的屠格涅夫,敏锐犀利的都德,深沉温和的左拉以及热情真诚、雄辩过人的福楼拜。这几位大家又形成了丰富的对比、微妙的映衬,而众星捧月,又烘托出福楼拜这一精神领袖的非凡魅力。“第三人称”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到莫泊桑的“无处可见”;而“非凡”“极大”“很少”“总是”等等修饰语的使用又让我们感受无处不在的仰视与崇拜,正所谓“有我恰在无我处”。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作为《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微电影的拍摄者,写一篇“拍摄手记”。以下是宋伦宸同学2015年的作业:

向上滑动阅览

拍摄手记

(镜头拍摄在埃菲尔铁塔上,渐渐扩大)

午后的阳光照在埃菲尔铁塔上,把它渲染成了一种奇妙的金色。杜伊勒丽的花园里的花朵点缀着被阳光镀金的草坪,仿佛增添了几抹芬芳。卢孚宫内外,看花的人三三两两,更多的人在街边坐下,看着绚烂的花朵,来上一杯美妙的咖啡。这座浪漫之都的下午,一切都那么惬意。

(镜头来到房间内)

阳光通过一扇整洁的玻璃窗户,照在了一个身材微胖的圆脸男人的身上。他就是福楼拜。他头顶的头发有些稀疏,因此显得有些滑稽,但这丝毫不影响他那浓重的墨眉下的那双囧囧有神的大眼睛放着光。他浓密的“人”字型胡须覆盖了他的嘴巴。此刻,他正身穿礼服,看着屋内的另一个年轻的男人。“居伊”,福楼拜对他说:“你的文章着实有进步,但你仍须仔细观察,细节仍要反复修改。加油,年轻人,如果你坚持下去,加上你过人的才华与天资,你会一展宏图的!”

“是的,老师,谢谢指教。”居伊﹒德﹒莫泊桑毕恭毕敬地拿着文稿,对着老师鞠了个躬。与他的老师不同的是,莫泊桑长着一张长方形的脸,他浓眉大眼,鼻直口阔,高挺的鼻子和坚毅的眼神透露了他百折不挠的精神。

“记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福楼拜慈祥而又期许有加地看着自己的爱徒。

就在此时,门铃响了。“啊,我的老朋友来了!”福楼拜兴奋地从椅子上弹起来,胡乱盖住文案,几乎是飞到门前,把门打开。迎面走来一个花白胡须的短发老人,他热烈地抱住了福楼拜,连鬓胡子几乎碰到了福楼拜的脸上。“老朋友,好久不见!”年近花甲的屠格涅夫大声说道。

屠格涅夫仰坐在沙发上,看着莫泊桑,“啊,这个年轻人就是你的高徒了?”福楼拜答道:“正是。”“幸会!”屠格涅夫刚要走过去与莫泊桑握手,门又开了。

都德迎面走进来,他乌木色的头发与乌木色的卷须连成了一片,显得十分威武。他随手拿了把椅子坐下。一进来就打开了话匣子,“丹普战争,普法联军打赢了,这可是一场胜仗!”爱丽舍宫正在欢庆,路易国王召开了大型舞会。”他努努嘴,眯着眼。很快,他又将话题扯到了艺术上,“你们看过印象主义画展了吗?那么缤纷的颜色,他们一定很有前途的。”

这时,累得气喘吁吁的左拉走了进来。他瘫在沙发上,扫视着大家的脸,他黑色的眼睛左扫右扫,他在倾听。

这时,朋友们开始争辩。福楼拜军号般的大嗓门说道:“印象派就像文学之浪漫主义一样,荒唐!艺术,是用心观察,描绘事实!”

左拉喝了一口白兰地,说: “美术和文学是艺术母亲有所不同的双胞胎,自然主义不禁是描绘事物,更是寓情于物。美术的学院派早已死而不僵,离灭亡不远了。”

“可是,”都德霍的站起来,他举高了手,做着手势,“就巴黎来说,美术的古典学院派绝对站了上风,如同文学的自然主义。”

朋友们的争论持续到了天黑,一轮皎洁的明月镶嵌在天空之上,游走于白云之间,白色的大理石在月光下晶莹剔透。福楼拜与朋友们一一拥抱,最后尽兴而散。“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他感慨道。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文学沙龙中的大家形象都通过其言其行跃然纸上,人物对话的补充也较好地诠释了作家的文学理念。不难想象,宋伦宸同学查阅了相关资料,并通过合理想象完成了这一言语实践任务。

在作文训练中,宋伦宸也常常带给我惊喜。就写作,我与宋伦宸及其家长有过这样一段交流《从一篇习作和一封来信看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变化》

题目:在旅行中,你游览过令人陶醉的风景名胜,踏访过引人遐思的历史古迹,结交过志趣相投的旅伴,经历过难以忘怀的事情……请以“ 印象”为题,写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篇习作

向上滑动阅览

日出•印象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 初二(2)班 宋伦宸

凌晨,当天际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时,我登上巴黎圣母院的钟楼,静候日出。

站在这座历经百年风霜的哥特式教堂的高耸的钟楼顶上,站在旧经中二十四君王曾站过的地方,站在敲钟人——卡西莫多曾深情地注视着爱斯美拉达跳舞的地方,我看见东方出现了一丝曙光,射向了大地。渐渐地,那束光变得明亮,圆盘一样的太阳缓缓从东方,从比利牛斯山脉的尽头升起。它是血红的,它用热与力撕开了黑暗天际的一角。紧接着,天空仿佛燃烧了起来,云霞被映红了。接下来的变化是突如其来的,令昏昏欲睡的我猝不及防:仿佛在一瞬间,光明彻底冲破了黑暗,太阳占据了天空,将光芒撒向大地。黑夜结束了。

站在钟楼上,我呆呆地发怔,好像刚才的日出不过是梦幻一场。看着眼前逐渐消散的晨雾,我不禁有些眩晕,眼前的景色突然有了不真实感。

我慢慢向前走去。不错,正如雨果所说,这是“石头的交响曲,是印刷术被发明之前的人类的智慧与感情的的结晶。”它屹立着,度过百年风雨,依然不倒,因为它在静候自己的日出。法国大革命的炮火曾经淹没了它,愤怒的人们曾把它的彩色玻璃打碎,将二十四君王像搬走;拿破仑曾带领着得胜归来的法军,高奏凯歌,昂首走进圣母院,穿过凯旋门,耀武扬威;他又带着雄心一路向东,去了俄国,却再没有回来。法王曾在这里绝望地看着德国大军气势汹汹占据巴黎,又在二战失败后被法军杀得片甲不留。那时,法国看到了日出,圣母院也看到了日出。

站在小说中卡西莫多曾敲过的大钟前,我仿佛看到卡西莫多冲出教堂,抱起被抓的爱斯美拉达,不顾一切地跑出广场,那一刻,两个不幸者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一直到死,卡西莫多仍然抱着爱斯美拉达。因为,她就是他的日出,他终于等到了日出。

我站在钟楼顶上,伴着高踞楼顶的石怪,静静地注视着下面众生的福与祸,生与死。我在等待,我在奋斗,我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日出。当属于我的太阳撕开黑暗,我这个凡人要像英王一样拍着胸脯,说:“吾之疆土,太阳永不落!”我将拥有自己朝阳般的未来。

【张媛老师评语】

作者眼中的日出,不仅是云霞升腾的绚烂,更是在宏大背景下他对“日出”意味的追寻。经由“石头交响曲”的巧妙过渡,圣母院上观“日出”也由自然中的实景变成作者与历史的对话、与经典著作的对话。“日出”由具象而抽象:它是法国人民奋争的力量,是卡西莫多对于爱情的执着。静思之后,作者将其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我也要让自己的日出撕裂黑暗,伴着撕裂的苦痛,感受重生的欣喜。朝朝日出,与其一同升腾而起的,是那颗有希望的心……

一封来信

向上滑动阅览

张老师:

您好!

收到您对宋伦宸的作文的评语我非常惊喜,感谢您对学生作文的用心。宋伦宸曾告诉过我,您曾经为一位同学的作文写下过比一页稿纸还多的评语,能遇到这么一位认真、有担当的老师真应该说是他的福分了。

他的这篇作文我很喜欢,虽然他在遣词造句方面还很粗糙,有很大的欠缺,但是这篇作文表现出了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子应该有的气势和气度。

宋伦宸进入初中后,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整个小学阶段,他的绝大多数课余时间都用来读书了。到了六年级以后,我有一些犹豫:童书对他来说显然是太浅了,但直接让他读世界名著大部头是否合适?他是否能理解?对他是否有副作用?六年级下学期,适逢电影《悲惨世界》上映,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看了影片的录像,并初步讲解了小说,他很感兴趣,我顺势为他买来了全本的《悲惨世界》,他一口气读完,表示很喜欢。从此,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面前展开了,他热爱雨果,他读完了所有能够找到法国名家的作品。进入初中以来,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他的阅读范围进一步拓宽,对作品的理解也深刻了不少,他开始思索,对作品的理解再也不是停留在看故事情节上了。

上学期对《梵高传》的阅读,使孩子受益颇多,这种教益不仅仅是文学上的,同时还涉及到艺术、宗教甚至是哲学。感谢老师没有囿于课本和教学大纲,跳出常规思维,为学生选取如此精彩的作品。真正的语文教育应该兼顾美学教育甚至是人生教育,我很庆幸,这种教育,孩子在他的语文课堂得到了。

这学期读《骆驼祥子》,他表示很震撼。上周末他特意去看了人艺演的话剧《龙须沟》。我想他应该又爱上了老舍,爱上了话剧,爱上了独特的老北京风情。因为多了一些热爱,所以他的生活中有多了许许多多的期待。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很多,但只有善于体悟的心灵才能够领略。感谢老师带领孩子探索、体会文学名著的世界,让孩子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宋伦宸家长

2015年11月14日

看到这样的作文,收到这样的信件,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我们步履蹒跚的改革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认可,这让我备受鼓舞。在2014年至2017年,我们备课组都在尝试推进整本书阅读。我们拟定了校本书单,在整合课内教材的前提下,按序列推进整本书阅读。书单共分“诵读传统经典”“课堂精读书册”“课外拓展阅读”三个维度,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我仍记得在初二一开学时,我带着孩子们回忆我们初一全年阅读的书目,他们说书名,我写在黑板上,接下来,我问:“你们知道每本书的字数吗?” 当我把字数一一写在书名旁边后,请同学们做做加法,当孩子们算出我们一年共读了300万字之后,他们激动地给自己鼓起掌来。当时,我们课标要求学生三年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我和同学们约定,初中三年,我们集体共读书目的阅读量要努力突破1000万字,2017年6月,我们做到了。

以下是我们三年来共读的书目:

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我将课上课下阅读活动合理安排,推出系列“班级读书会”,开发出可操作性较强的“整本书阅读实施流程”:自读——初探——深读——共议——表达。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注重结合不同书册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的活动”,引导学生合理运用 “预测”“连结”“图像化”“信息建档”“内容重构”等阅读策略,发展阅读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宋伦宸始终是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阅读《梵高传》后,他绘制了梵高的人生罗盘,还撰写了咏人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致梵高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 宋伦宸

当救赎的渴望支离破碎,艺术之花悄然绽放。

向日葵因你而获得了倔强的灵魂,在它短暂的生命里散发着金光。

枝干枯萎,花朵凋零,挡不住它永恒的顽强。

你描绘了那壮丽的星月夜,恒星的漩涡是一首亘古流传的挽歌。

歌唱吧,就在这壮丽的星月夜。

哪怕没人听见,没人理解,没有同情,没有知己,阳光下你的影子陪伴着你。

你的肉体在鄙夷中毁灭,你用孑然的灵魂在天国里悲悯众生。

你拥抱苦难,苦难中你可曾彷徨;你走向自由,路途中你可曾迷茫。

你的身体早已化为灰烬,留下的是耀眼的色彩和后人流连的目光。

阅读《苏东坡传》,我们布置的匹配任务有背苏东坡诗词文以及为苏东坡设计一座纪念馆,在他人生经历的重要地点选址,并借助整体设计传递人物的精神气质。班中不同的小组都有精彩的创造,宋伦宸把他构思的过程写成了中考同题作文。

向上滑动阅览

读书·实践·收获

初二(2)班 宋伦宸

午夜,月朗星稀,四顾寂寥。一束皎洁的月光射入了我的窗口,照在书桌边凝神静思的我的身上。我看着摊在案头的《苏东坡传》,努力构思着“苏东坡展馆”的平面设计图。苏轼乃一代完人,集孔子之圣,李白之仙,杜甫之忧,岳飞之忠,诸葛亮之智,司马光之才于一身。他是“挟飞仙以遨游”的仙人;是“同官贾相与庆于庭”的百姓救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唯有泪千行”的深情丈夫;他更是一颗“千磨万击还坚韧”的夜明珠。

苏轼是不幸的,正当他的仕途一路顺风的时候,王安石的变法开始了。从此,这个效忠宋朝,立志于治国安邦的天纵大才被埋没在了黑暗时代。他被打上“元佑党人”的标签,被迫下台。他从杭州太守的位置被撤职;而后又卷入了“乌台诗案”,被关进了大牢。漫漫长夜,明月当头,人影在地,他不舍“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气节。他立志为国殉节,虽身处囹圄,他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苏轼又是幸运的。造化弄人,阴差阳错,他被从监狱里放了出来。出狱后,他经历了人间疾苦,世态炎凉。随着朝中权力的变更,他被放逐到一个又一个穷苦荒凉的地方。他的第一站就是黄州,也就是我们小组建立“苏东坡展馆”的选址所在。“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苏轼不改其乐。在“月初东方,徘徊斗牛”的赤壁,在奔腾浩瀚的长江岸边,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夜色中,饱受打击的他依然壮志满怀,吟咏出“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我皆无尽也”的句子。身处逆境,他仍旧豪气冲天,满怀希望。赤壁之夜,他尝超脱之乐,品羽化之仙境,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光,这束洒向我书桌的月光,曾经照亮过御史台的监狱,照亮过赤壁,照亮苏轼在每一个不眠之夜徘徊往复的足迹。今夜,这束月光照亮了我的思绪,我豁然开朗。苏东坡最精彩的时候,就是深夜里他沉思的时候。他就像是一颗恒星,平日里并不耀眼,但在暗无天日的夜里,他熠熠生辉。只有在万籁俱寂的夜里,世事的纷扰嘈杂通通隐去,他的希望和快乐在黑夜里盛开,他的才华点亮黑夜。

苏轼的一生,波澜壮阔,有春风得意,有哀转久绝,有如日中天,有身陷囹圄。他与命运对抗,与悲剧博弈,最终却拥抱苦难,将悲哀化作一篇篇优美的华章。他的人生太曲折了,太复杂了。我对着月光冥思苦想,却想不出能表现苏轼人生的展馆设计。

一束月光映射到黑暗中,点亮了它,又与它融为一体,我看着这景象,若有所思。渐渐地,太极形的主题展厅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太极黑白融合,浑然一体。而苏轼的一生不正是日与夜,暗与明,对立、交战、和解直至统一的过程吗?可又用什么代表他出众的才华呢?我低头沉思,月光斜斜地照着书皮上小小的英文标题 “The Gay Genius”。没错,就是这个“G”了,它代表了苏轼的“天才”和“快乐”。一个以太极为主题,以“G”形长廊包裹主展厅的方案成形了。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象征着苏轼用快乐和才华凝结成的希望与黑暗作战,在深夜里绽放自己的精彩。今夜,在这一束月光的陪伴下,长夜倏然而过,我们的展厅初具雏形了,精彩的火花更在深夜里迸发了。

成功不在于逆转的一瞬,而是在希望萌发、生长的悠长岁月中。精彩不是在黎明时迸发,而是隐藏在无数个漫漫长夜之中。收获不在于成功的那一刻,而在于读书的厚重与实践中的抉择与守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读书中,我们与一代圣贤对话,体味他们的辉煌与辛酸,看透自己内心中的那份软弱,那份执着。在实践中,我们与高贵的灵魂合二为一,用自己的方式诉说别人的故事。如果说,读书让我们看到别人在他们的世界里成长。那么,实践让我们在别人的世界里成长。在黑夜中,我们为别人扼腕叹息。在无声中,我们默默前行。但总有一天,精彩不再隐藏,它终将横空出世,那一刻石破天惊,人们为之震惊,世界为之喝彩。

他在有了创意之后,与小组同学通力合作,用sketchup建模软件设计出“苏东坡纪念馆”的动态演示图。初二寒假,我要求学生们阅读《水浒传》并完成配套学程中的相应任务。所谓“学程”,是为引领学生细读文本而就部分章节所拟定的阶段性阅读题目的汇总。宋伦宸是个认真的孩子,他这是第一次读《水浒传》原著,以前的故事情节都是靠评书了解到的。初一和初二上学期,他读过不少西方描写大革命的书,比如《九三年》《双城记》《巴黎圣母院》……习惯了西方小说的叙事方式,《水浒传》让他感觉读起来很别扭。林冲的故事讲得好好的,偏又开始说武松了,等再说回林冲的时候,武松的故事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还得翻回前面回读他的事迹。更让他不解的是,起义军明明一路攻城拔寨,凯歌高奏,却又突然接受招安。在读的过程中,他不断地想起同样是描写社会底层人民起义的《斯巴达克斯》,两书在写作手法和故事走向上有天壤之别,原因何在?

他回顾自己读过的关于欧洲历史的书,如《全球通史》《路易十四》《拿破仑传》等,再与中国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七侠五义》《岳飞传》等做对比,他敏锐地感受到《水浒传》与《斯巴达克斯》中人物性格和命运的不同,源于中国与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而《水浒传》的叙事方式,也正是链式结构的体现。

他将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第一稿,题目叫做《<水浒传>和<斯巴达克斯>的对比阅读》,他用四个小标题“从作品本身看两部书”“从作者看两书”“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看两书”“管中窥豹浅谈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构架文章。初稿3500字,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我肯定了他的想法,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1.文章开口太大,主旨太宏伟,不够具体;

2.整个文章写得像一个提纲,论述不够充分,原文论据不充实;

3.选取的对比角度有重叠,应重新规划。建议从“人物塑造”“叙事方式”“文化背景差异”角度选点探究。

第一次修改后,文章4000字,主体结构较为清晰,但还是感觉论证力度不足,我带他解读了学长的一篇论文,引导他精读原作,寻找原作细节佐证自己的观点。此次交流后,宋伦宸把文章的第一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文章变为5600字。从论文的局部可以看出他基本掌握了论文撰写的思路,于是我让他用这样的方式充实全文。

几经修改,“人物塑造”细化为“起义者形象”“起义军群体形象”“女性形象”“起义军对手形象”这四个角度,所选的人物都具有可比性。叙事方式角度,他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斯巴达克斯》与《三国演义》的成书方式更接近:先历史,后成书;这与《水浒传》迥然不同。“中西方文化差异”角度,他将思路聚焦,探讨“文化差异与招安”“文化差异与造神”的问题。此篇文章最终成稿10220字,是一位14岁的少年在名著阅读过程中的真实体验,也是对文化、历史、宗教、人性等重大命题的深刻反思,真可谓“对比阅读见功力,深思勤改著佳篇”。这一作品发表于《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2017.10)。

宋伦宸在中考结束后给了我一个惊喜,在我以孩子们共读了1000万字为骄傲时,他奉上了自己的个人书单。三年来,除了我们共读的书目外,他个人阅读量超过3100万字,这还不包括《史记》《莎士比亚全集》《鲁迅全集》中他所阅读的篇章,这几部文集因未完全读完,不计字数。我关注了宋伦宸的个人书单,他的阅读多是由一个点辐射开来,从而形成一张网。这之中,有从课内作品衍生的阅读兴趣,比如从《水浒传》到《斯巴达克斯》,继而辐射出对西方文化的系列探究。有不少作品的阅读呈现出“专题阅读”的状态,读完《大国航母》,他会阅读《近代中国舰船志》《民国海军舰船志》《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等书。在读完《中法战争》后,他会阅读《中俄战争》《清日战争》《刺杀肯尼迪》等书。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此言不虚。从孩童时代开始的大量阅读,为宋伦宸同学构筑了丰富澄澈的内心世界。初中三年,我欣赏他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纵论古今;赞佩他在作文中尽情挥洒,书写壮志;更惊喜于他的鸿篇巨制,洋洋万言。他也认为读书成就核心竞争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读书让他会读、敢写,也让他找到人生的发力点,关注经济与经济史研究,他自己也说:“在人生的早年就能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是一件幸运的事。”他考入人大附中国际部,在更多的中英文书籍的阅读中让自己的底蕴更厚重,思想更深刻。

数年如一日的努力,带给他的不仅是北京市英文辩论比赛一等奖等殊荣,更多的是阅读视野、思想深度、文化底蕴、人文情怀以及超强的思辨能力与中英文表达能力,所有的这些,也使得他在牛津大学历史和经济学专业面试中成为让人欣赏的亚洲面孔。正如他在《读书 实践 收获》一文结尾所写的那样:“成功不在于逆转的一瞬,而是在希望萌发、生长的悠长岁月中。精彩不是在黎明时迸发,而是隐藏在无数个漫漫长夜之中。收获不在于成功的那一刻,而在于读书的厚重与实践中的抉择与守望。”

曾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我从教路上的幸运,不断从英才的学习行为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是我莫大的收获。我觉得在宋伦宸考入牛津大学之时,回顾、梳理他成长的经验,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由衷希望他的阅读经历能启发更多的孩子,使得他们拥有阅读力、思辨力、表达力,也希望这些核心竞争力帮助每个热爱阅读的孩子找到自己人生中的精彩。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

人教社阅读推荐书目来啦!(内有满减券免费领取)

设计:周子琪(实习)

编辑:周 丹

主编:吴海涛

[ 作者:piikee   分类: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