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索尼爱立信k790c发布,索尼爱立信w98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索尼爱立信k790c发布,以及索尼爱立信w980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十年前这部手机人人喊丑,如今看来却很前卫,审美变了?

有人说安卓手机时代是工业设计的“落幕”,从2017年一窝蜂的“腰圆键”手机,到2018年一窝蜂的“刘海屏”手机,真是让人审美疲劳了,就连诺基亚也不能免俗。

而在功能机时代,手机行业真叫做“百花齐放”。主流的工业设计形态就分为直板机、翻盖机、滑盖机、侧滑盖机和旋屏机五种,而诺基亚又被称为“直板之王”。

其中N78就是一款标新立异的产品,看过它的人,第一眼都会被细如牙签的键盘深深吸引,甚至在当时有不少粉丝调侃为:用“四根牙签”制作键盘,太丑了。

诺基亚N78是Symbian S60 V3系统的旗舰手机,虽然在当时造型一度被媒体吐槽,却难抵消费者的热情,销量一度逼近千万台,被誉为“街机”N73的继任机型。

同时N78还是一部拍照机皇,搭载了一枚320万像素卡尔蔡司摄像头。虽然现在看上去这像素并不咋地,但当时能与之匹敌的,恐怕只有索尼爱立信K790C等少数对手。

如今再来看诺基亚N78那个时代,真的是藏龙卧虎,外观一个比一个“前卫”。再来看看现在的安卓智能手机,千篇一律的造型真的就不能再突破了么。

互动留言:曾经哪部手机的外观惊艳到了你?

史上第一款三屏幕手机,Walkman翻盖艺术品

作者 | kf755(酷友)

原标题:《史上第一款三屏幕手机,Walkman翻盖艺术品——未上市的索尼爱立信W707工程机全球首测》

前言

功能机时代索尼爱立信一直以精致的外形设计,强大的音乐功能和优秀的 Java 游戏兼容性而著称,在当时的手机领域留下了诸多经典之作。2008 年初,索尼爱立信发布了 Walkman 系列外形最美,性能最强大的旗舰翻盖机 ——W980。而在此之后,世界上第一款拥有三个屏幕的手机,同时也是定位低于 W980 的 Walkman 翻盖手机,代号 Alicia 的 W707 的谍照曾经多次在网络上曝出,甚至网络上还流出了相关的演示视频(索尼爱立信手机通常会内置一段该机型演示视频,在未插 SIM 卡开启手机时可以看到),但最终索尼爱立信却取消了这款机型的上市计划,这无疑给索爱的粉丝们留下了一大遗憾。如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这部传说中的 W707,虽然它只是一部工程机,但其设计之精妙,完成度之高让其与其他正式版手机几乎相差无几。于是我决定来写一篇评测文章,一来是希望能够较为全面地向大家展示这部夭折的艺术品,二来也希望能够更正一些关于这部手机的相关报道所存在的谬误,以正视听。由于我并非索尼爱立信的内部人员,因此对于这部工程机的评测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准确或错误之处,还望相关专业人士能够加以指正。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有幸得到了另一位收藏索尼爱立信的机友,网名山高水长的网友的诸多帮助,并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照片和相关参考资料,本文 “未能上市的原因猜想” 部分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与他交流讨论的结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精致而独特的外观

外观概览

作为一款定位低于 W980 的 Walkman 翻盖次旗舰,W707 在外形设计上与 W980 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例如超薄机身,镜面外屏,透明的外屏按键等。虽然由于定位原因,在材质和做工等方面无法与 W980 相媲美,但 W707 作为一款十分独特的手机,其设计上也有很多独到之处:可以说它的外部设计一切为了双屏而服务,但又能在满足双屏功能的基础之上达到了设计的精致和美观,索尼爱立信当年强大的设计实力可见一斑。

上盖特写

手机整体外形比较方正,上盖外部整体材质为黑色镜面,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但也存在容易沾染指纹和刮花的问题。正面从上倒下依次为摄像头,指示灯,上外屏,集成五维导航键的下外屏以及一个 Walkman 标志。息屏状态下,指示灯和上下外屏与黑色镜面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那个年代的 “息屏美学”。圆形的按键区则成为了上盖外部的视觉焦点。索尼爱立信当时对翻盖外屏按键控制音乐的功能统称为 Walkman on Top,而 W707 与 W980 的 Walkman on Top 都采用的了圆形的设计语言,但前者的同心圆设计会让人联想到黑胶唱片的意象,这也与 W707 的宣传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黑胶唱片形象相契合,更加突出了这部手机主打的主打音乐功能。

转轴设计特写

W707 的翻盖转轴采用了下潜式设计,因此有效地缩小了开盖后的机身体积,同时也让手机整体的重心更加靠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开盖后头重脚轻的情况 -- 毕竟上盖上集成了屏幕的控制按键可占据了不少重量。对于一部身背三块屏幕,其中一块还集成了按键的翻盖手机而言,能把全机厚度压缩在约 14 毫米,简直可以称得上奇迹了。

主屏幕特写

开盖后可以看到 W707 的第三块屏幕。W707 的主屏幕尺寸为 2.3 英寸,分辨率为 QVGA(240*320),与当时索尼爱立信手机的标准分辨率相一致。屏幕上方为听筒和用于视频通话的摄像头,下方则为索尼爱立信的标志。屏幕最下方有一片空白的区域,网络上一些其他 W707 的工程机在这里印有手机型号,工程机型号为索爱统一的 SE123,如果这款手机成功上市的话猜测会在这里印上 W707,不过也不能排除像 W980 那样印上 Walkman 标志的可能性。

键盘特写

翻盖下部则为键盘区域。和其他超薄翻盖手机一样,W707 采用了一体式的键盘。虽然有效地减少了厚度,但也让这种键盘毫无手感可言 - 甚至比其他扁平式一体键盘更加糟糕。可以说这是一部我所体验过的按压按键所需要的力量最大的手机,而键程又因为机身厚度的原因做得极短,其手感之差可想而知。键盘排列与索尼爱立信的其他翻盖机大同小异,中间的三个功能键分别为 Walkman 快捷键,删除键和多任务键。键盘中间有橙色橡胶用于分隔,下方则为 Walkman 标志和扬声器开孔。键盘周围包边材质为拉丝金属。

机身左侧特写

机身侧面采用了黑 - 白 - 黑的奥利奥配色。机身左侧从上到下依次为音量键,外盖锁定滑块和索尼爱立信当时通用的数据接口。外盖锁用于锁定外屏的按键以防止在合盖听歌时发生误触。现在看来一部以音乐功能作为卖点的手机没有配备标准的 3.5mm 耳机接口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在当时的手机市场这样的事情可以说随处可见,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耳机接口,充电接口和数据接口样式。索尼爱立信发布第一部配备了 3.5mm 耳机接口的手机 --W995 的时间是 2009 年初,MicroUSB 和 3.5mm 耳机接口成为通用标准的时间则还要更往后一些。在当时的索尼爱立信上要使用 3.5mm 耳机接口的话,只能使用转接线了。

机身右侧特写

W707 的右侧只有一个外屏应用程序切换键,可以让外屏在待机模式,Walkman 播放器和 FM 收音机模式之间快速切换。这一部分会在下一章进行详细体验。下方则是存储卡插槽,支持索爱当时的 M2 存储卡。

机身顶部特写

机身顶部可以看到一个 Walkman 标志(第三个了)。机身底部除了中框的防滑纹理外没有其他设计。

机身背部特写

机身背部上方为电池盖,中间有金属镶嵌的 Walkman 标志(第四个,本机有残缺),下方则是索尼爱立信标志性的小绿球和文字图标。机身背部采用了类肤质材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已经变得十分粘手了。电池盖表面则是不同于类肤质涂层的黑色金属漆,不知是否前任机主进行过清理 -- 没错,这是一台曾经被当作实用机的工程机,现实就是这么魔幻。

总体而言,W707 的外形设计十分精美,并处处以外部双屏为导向。正面翻盖部分在突出音乐控制功能的同时又对双屏进行了很好的消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索尼爱立信在一部手机上搭载三块屏幕的同时没有明显地增加手机的厚度,不得不令人感叹当年索尼爱立信手机设计水平之高超。

玩法多样的外置双屏

W707 作为世界上第一款三屏幕手机(谁知道第二款是啥,LG 的 V50?),其别出心裁地在翻盖的外屏上设计了上下排列的两个屏幕,其中下面的屏幕还结合了五维导航键。双屏 + 按键可以实现的功能相比其他索爱手机的单屏 + 按键来讲要丰富和有趣许多,接下来会进行详细的体验。

外部双屏特写

首先还是先要来看一下这两款屏幕的硬件设计:这两块屏幕都是支持彩色显示的方形屏幕。屏幕分辨率应该是和 W980 一样的 176*176(目测,没有具体数据)。和目前已有的相关报道不同的是,W707 的外置屏幕均为彩屏,而不是上黑白下彩色;下方的屏幕也并非是一块真正的圆形屏幕,而是通过软件限制显示区域的方形屏幕。W707 的产品定位毕竟还是一款中端的机器,自然也不可能采用成本极高的圆形屏幕 —— 想想那时的摩托罗拉 R1 Aura 的售价吧。

按键动画反馈特写

同样的,下方屏幕上集成的按键也不是触控式的,按动按键时,屏幕上会出现涟漪状的动画效果反馈。

三种待机界面特写

W707 的外屏功能完整沿用了高端 Walkman 旗舰 W980 的全部功能,但同样也有自己的独一无二之处。合盖待机状态下,外屏默认的显示界面为索尼爱立信的常规界面,上侧屏幕包含信号强度,连接,电池电量,运营商信息,时间和日期等内容,下侧屏幕除指示箭头外不显示其他内容。按动下屏的左右键则可以切换另外两个待机界面。其中一个界面显示天气信息(由内置的 Weather 3 Day Widget 软件提供内容,现已不可用),此时上屏显示状态栏和天气预报,下屏则显示天气图标动画,包含天气,云量和风力。另一个界面则显示时间信息,上屏为数字时钟,下屏为模拟指针时钟。需要说明的是,两块外屏并非 OLED 材质,因此显示黑色时也会发光。

外部应用程序特写

在合盖待机状态下,按动机身右侧的外部应用程序切换键则可以在通话待机模式,FM 收音机模式和 Walkman 播放器模式之间进行快速切换,这也是从 W980 上继承的功能。关于外屏的 Walkman 播放器和收音机界面的详细体验会在后文中进行评测。

完善易用的音乐体验

Walkman on Top

在音乐方面,受制于机型定位,W770 虽然支持 Clear Bass,但因为不支持增强立体声的 Clear Stereo,因此并不具备 W980 所搭载的 Clear Audio Experience(摘自 PConline 的科普 - W980 具备索尼爱立信首度推出 Clear audio experience,这个全新名词代表的意义其实就和它的字义差不多,目的是希望提供纯净、清晰的音乐原音重现。这个其实有点抽象的概念指的并不是音乐芯片或单一技术,而是由三大元素所组成。第一是失真率更低的左右声道分轨技术;第二是全 新的 clear bass 均衡器模式;最后则是随机附赠的 HPM77 立体声耳机,以上三项要素缺一不可,组合在一起就是称之为 Clear audio experience) 体验,也不支持调频发射器功能。不过,得益于独特的外置双屏设计,W707 在音乐方面相比 W980 拥有更加丰富的玩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音质略逊于 W980 的短板。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主要侧重于音乐功能方面的体验,而不是评价这部手机本身的音质好坏。一来是因为我并非 HiFi 爱好者,对于如何评价这方面不甚了解;二来对于这样一款十多年前的未上市的手机,谈论音质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 毕竟现在谁还会用一个连 3.5mm 耳机接口都没有的设备听 HIFI 呢?

音乐类型列表

W707 的音乐类型列表与其他 Walkman 系列手机一样采用了类似 PSP 界面的风格,音乐的分类方式有艺术家,专辑,曲目,播放列表,SensMe,流派和年份等,与 W980 相同。

播放器界面特写

音乐播放器界面与当时其他 Walkman 系列手机的界面,可以显示专辑封面或视觉效果,当前歌曲的播放列表排位,歌名,艺术家和专辑名称等信息。按方向键的上下键可以打开播放列表。左右键控制上一首和下一首,中键则为播放 / 暂停。

视觉显示设置与效果

淘宝索尼爱立信最新的均衡器模式也从 W980 延续到了 W707 上。除了正常模式外,还提供了流行,柔和,高音,低音,重低音,灵魂,独特和爵士等 8 种预设均衡器模式供用户选择,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听觉体验。

9 种均衡器模式

除此之外,均衡器设置中还提供了纯手动调节的选项,可以在低音,400Hz,1kHz,2.5kHz,6.3kHz 和 16kHz 等 6 个频段进行调节,每个频段则提供了 6 个档位,可以让玩家调节出最适合自己的听感最好的设置。

均衡器手动调节

SensMe™是索尼爱立信 Walkman 播放器的一个特色功能,可以智能识别播放列表内的所有音乐的风格和节奏并将它们按照坐标轴进行分类排列,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更具心情来查找相关的音乐。在 SensMe™中,横坐标从左到右由忧伤逐渐过渡到欢快,纵坐标从下到上由舒缓逐渐过渡到动感。播放列表内的歌曲被智能分类到不同象限中,用户可以通过方向键来选择相应心情的歌曲。

SensMe ™

在合盖状态下通过切换键进入,或在使用 Walkman 播放器时关闭翻盖都可以进入外屏自带的迷你版 Walkman Player。播放器界面与 W980 相同,但由于下屏的加入,上侧屏幕的动画背景也同样延续到了下侧屏幕中。上侧屏幕显示的内容从上到下依次为状态栏,Walkman 图标,歌曲进度条,歌名和艺术家,下侧屏幕的左键,中键和右键的功能与其他带有 Walkman on Top 设计的索尼爱立信翻盖手机相同,分别为上一首,播放 / 暂停和下一首。而上键可以打开分类列表,下键则是一个动画效果的切换键,按下就可以切换不同的背景形状和颜色。

外屏迷你 Walkman Player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支持重力感应功能,上侧屏幕的 Walkman 标志会随着手机的转动而改变方向,可以让 W 永远正对用户 —— 又是一个从 W980 上延续下来的功能。

W707 同样也支持收音机功能,不过和大部分手机一样需要插入耳机作为天线。收音机支持 RDS 和 AF,支持自动搜台并最多存储 20 个频道,也支持在播放中启动 TrackID™进行歌曲识别。

收音机

在外屏播放模式中,上侧屏幕的显示内容从上倒下依次为状态栏,收音机模式指示条,频率和频道。下侧屏幕的左右键和中键功能分别是切换频道和播放 / 暂停。上下键则可对频率进行微调。

收音机外屏模式

如前文所述,W707 没有配备 3.5mm 标准耳机接口,因此只能使用索爱自家 Fastport 接口的耳机。如果要使用 3.5mm 插头的耳机则需要配备一条转接线进行使用。索尼爱立信的人们对 Fastport 接口向来褒贬不一:一方面它的拓展性很好,可以外接索爱自家的各种手机配件如耳机,音箱,闪光灯和底座等;而另一方面它又存在容易接触不良和长绿锈的问题。这一种情况直到 2008 年以后才逐渐得到解决:由智能机开始索爱逐渐用 Micro-USB 接口替换了 Fastport,而 3.5mm 耳机接口也终于由 W995 开始出现在了 Walkman 系列手机上了。

W707 搭配外置音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W707 的内置歌曲除了索尼爱立信自带的音乐之外,还内置了王力宏的《改变自己》和一个王力宏的手机主题。考虑王力宏已经代言过索尼爱立信的多款 Walkman 手机,可以想象得到如果 W707 能够成功上市的话,也应该继续由王力宏代言吧。

资料图片:王力宏代言索尼爱立信 Walkman 系列手机,图中为 W350i。

系统概览与实用功能

桌面与主菜单

W707 的系统为标准的索尼爱立信 A200 平台的 A2 版本,支持应用保留后台,系统界面也与其他同版本的索爱手机相同。主菜单为十二宫格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 Play™Now(乐酷),互联网,娱乐,相机,信息功能,媒体,定位服务,通讯录,Walkman,通话,管理器和手机设定。除了当时的功能机所具备的常规功能外,索尼爱立信还在自家系统内部内置了音乐下载,GPS 导航,谷歌地图,音乐识别,照片和视频编辑,乐曲创作,任务列表,代码备忘录和视频通话等功能,让手机具备良好的易用性。

A200 平台向来以优秀的 java 游戏兼容性而著称。W707 内置了三款游戏,分别为 Asteroids,Guitar Rock Tour 和 Need for Speed ProStreet。由于 W707 支持重力感应,因此在 NFS 中可以通过左右倾斜手机来完成汽车转向。同时也支持 Java 拓展。

支持重力感应

差强人意的拍照

300 万像素摄像头与指示灯

作为一款主打音乐功能的超薄翻盖手机,拍照功能自然不会是 W707 的强项了(索尼爱立信当时主打拍照功能的是 Cyber-shot 系列)。W707 只搭载了一颗 320 万像素的摄像头,没有配备闪光灯与自拍镜,也不支持自动对焦功能,在当时来说只能算够用而已。W707 最大支持输出 2048*1536 分辨率的照片,在拍照时也提供了全景,相框,连拍,夜拍和自拍倒计时等选项。阴天室外的拍摄样张如下图所示。

室外样张 1

室外样张 2

室内样张 1

室内样张 2

W707 的相机应用还提供了白平衡调节,相片特效和添加拍摄地点位置等功能,拍摄好的照片也支持照片自动修复(算法还很稚嫩的那种)以及通过自带的照片 DJ™进行编辑。

拍照界面特写

W707 的内置摄像头目测为 130 万像素。不过,W707 的内置摄像头只能在视频通话时开启,外置摄像头也不能像摩托罗拉 V3 系列那样合盖通过外屏进行自拍,索尼爱立信的工程师没有为双外屏开发更多的自拍玩法,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视频通话界面

工程测试界面一览

在手机拨号界面输入 *#06#可以查看手机的 imei 码。工程机的 imei 前四位是 0044 开头的。

imei

对于当时的索尼爱立信 A200 平台手机,在待机状态下依次输入右键 -* 号 - 左键 - 左键 -* 号 - 左键 -* 号的代码就可以进入工程服务模式,在这里共有四个选项:服务信息中可以查看手机的各种软件信息;服务设定中可以打开充电模式和 Java 开发者模式;服务测试中可以测试手机的各种硬件功能,文本标签则包含了手机使用中弹出窗口内显示的所有文本。

工程服务模式

服务信息中可以查看型号,软件和配置等信息。W707 的软件信息和配置如下图所示。根据酷友 @zwb 工作室 在《索尼爱立信 a200 平台简介》一文中的介绍,W707 的 CPU 为 DB3210,与 W705 相同。

服务信息

配置信息

服务测试中可以测试手机的全部硬件。这里以外屏为例进行演示。

服务测试

内置的王力宏主题如图所示。在待机状态下王力宏的签名会随手机的重心变化而移动。

王力宏主题

未能上市的原因猜想

相信阅读到这里的酷友都可以看出,W707 是一部完成度非常高的手机:它不仅各项功能完备齐全,甚至还已经内置了代言人的音乐与特色主题。除此之外,W707 还出现在了由索尼爱立信赞助的电影 —007:大破量子危机(索尼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赞助 007 系列电影,本作中詹姆斯邦德使用的就是一部特别定制版的索尼爱立信 C902)中。那么这样一部距离上市看起来似乎已经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的手机为何最终胎死腹中呢?在与另一位收藏索尼爱立信手机的机友,同样收藏了 W707 的山高水长先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发现了一些线索。

资料图片:《007:大破量子危机》中,由 Jeffrey Wright 饰演的 Felix Leiter 手持 W707。

首先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内外三屏过高的成本与工艺难度了。现有的拆机图显示出外部双屏的集成度很高,几乎占满了整个上盖内部的空间 ——W707 轻薄的上翻盖只有 5mm 厚。而与之相应的,排线的数量与长度也成倍增加,再加上下侧外屏还集成了触控功能,就让上盖内部的空间更加局促了。可想而知,这样的设计会导致良品率大大下降。上盖三屏居高不下的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就成为了 W707 上市前被砍掉的根本原因。要知道,Walkman 系列的旗舰翻盖机型 —W980 也只有一块外屏,而 W707 作为定位低于 W980 的手机,成本和制造难度却远高于旗舰定位的 W980,这无论怎样都是不符合商业利益的,因此,W707 被砍掉到也算 “理由正当” 了。

资料图片:W707 拆解

而除了过高的制造成本与工艺难度这个根本原因外,导致 W707 胎死腹中的 “直接原因”,则是因为有消息称 W707 下侧外屏按键没有通过索尼爱立信内部的耐用性测试。拆机图显示 W707 的下侧可按压式屏幕的原理是在屏幕四周上方放置呈圆形排列的一圈贴片开关,再在上面放置透明的塑料按键。这样可以就可以实现按压屏幕按键的反馈了。中键下方没有贴片开关,猜想判断是否按下中键是根据是否检测到周围同时有多个不同位置贴片开关被触发的原理。可想而知,这样一套复杂而脆弱的系统肯定无法承受长时间的使用。如果 W707 真正上市了,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后集中爆发出外屏按键失灵或串键等问题(我手上的这台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 —— 中键和右键有的时候不太灵敏,有的时候又过于灵敏)。到时候,索尼爱立信相比会承受极大的舆论压力与相当多次数的返修工作。这样看来,与其坐等这样的风险发生,倒不如在其出现前就 “壮士断腕”,把这部花费了大量心血设计制造的手机提前砍掉,也是一种为了商业利益的不得不做的妥协。

资料图片:W707 拆解

另外,除了文中展示的黑色外,W707 还有蓝色与红色的版本。其中红色版本相比其他两种颜色更加稀有,甚至至今都没有人见到真机上手。如果有哪位万能的酷友收藏了这部手机或是有幸得见的话,希望联系我一下,期待能够一睹真容。

总结

W707 诞生于 2008 年,那是一个手机性能发展缓慢的年代,一个手机系统还不够好用、易用的年代,一个我们的生活还没有完全被手机侵蚀的年代,一个可以充分在手机上发挥各种奇思妙想的设计的年代,一个手机市场群雄并立,百舸争流的年代,一个蕴含着手机市场重大变革的萌芽的时代。作为一款临上市前突然被砍掉的手机,W707 无疑在商业是失败的。成本过高,工艺复杂,良品率低,耐久性差等不该出现在手机上的问题都在 W707 出现了。但放眼整个手机发展史,又有哪款手机能像 W707 一样拥有如此独一无二的设计呢?好的设计不一定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放在手机上亦是如此。

在翻阅旧机博物馆这个话题的条条动态时,常常会看到有人发出这样感慨:那个年代的手机设计真有意思,现在的手机全都千篇一律真无聊。是的,随着手机的屏幕越做越大,手机正面的非屏幕部分越来越小,手机全身的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现在的手机上还有多少可供设计师发挥的空间呢?边角的比例数据?颜色?材料?可能也只有这些了吧。这当然会让从那个时代一路走来的人们提不起兴致。然而习惯了(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当下被智能手机所裹挟的生活的我们,真的就认为那个时代的手机比现在的更好吗?假如穿越回当时那个时代,我们真的还能习惯当时的手机生活吗?照这样看来,W707 并不是一款好的手机:它的软硬件都很难用,而且无论是从自身质量还是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W707 这部功能机预计上市的时间距离手机智能化全面普及的时代只有不到两年),它都不是一款能用得久的机型。精巧的工业设计无力阻挡手机智能化的滚滚大潮,大部分当时的厂商只能随着时代的车轮无意识地向前,想尽办法去顺应潮流,其所擅长的设计也逐渐沦为了功能的附庸。

有点扯远了,回到本部分的标题吧。那么该如何对索尼爱立信 W707 做出评测总结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或许我们已经再也无法用现在的眼光来对一部那个时代的手机做出中肯的评价。W707 就算工业设计再出色,也只不过是索尼爱立信这个死掉的品牌所研发的一款夭折的机型而已。死了就该好好躺着,现在如何评价这部世界上第一款三屏幕手机已经真的不重要了。而这篇迟到了 13 年的评测,也只不过是为 W707 这款夭折的手机,为索尼爱立信这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手机品牌,为那个手机设计百花齐放却又不够好用的时代写下的一篇墓志铭罢了。

文章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酷安立场